GBT19001

2023-10-11 19:13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GBT19001-2016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 个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以下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a) 需要证明有能力稳定提供满足客户要求和适用法律法规的产品和服务;

b) 旨在通过系统的有效应用(包括系统改进过程)并确保符合客户要求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来提高客户满意度。

本标准中规定的所有要求都是通用的,旨在适用于所有类型、规模并提供不同产品和服务的组织。

注1:本标准中的术语“产品”或“服务”仅适用于预期提供给顾客或顾客要求的产品和服务。

注2:法律法规要求可称为法定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000-2016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SO9001:2015,IDT)

3 术语和定义

GB/T19000-2016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组织环境

4.1 了解组织及其环境

组织应识别与其目的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其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能力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

组织应监视和审查与这些外部和内部因素相关的信息。

注1:这些因素可能包括需要考虑的积极和消极因素和条件。

注2:综合考虑各种国际、国内、地区或当地法律法规、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经济环境等因素,有助于了解外部环境。

注3:考虑与组织的价值观、文化、知识和绩效相关的因素有助于了解内部环境。

4.2 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由于相关方对组织稳定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律法规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产生影响或潜在影响,组织应确定:

a) 与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利益相关者;

b) 相关方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组织应监视和评审这些相关方的信息及其相关要求。

4.3 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

组织应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边界和适用性,以确定其范围。

确定范围时,组织应考虑:

a) 4.1中提到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

b) 4.2中相关方的要求;

c) 组织的产品和服务。

如果本标准的所有要求适用于组织确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范围,组织应实施这些要求。

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应作为文件化信息提供并维护。范围应描述所涵盖的产品和服务类型,如果组织确定本标准的某些要求不适用于其质量管理体系范围,则应提供其理由。

只有当所确定的不适用的要求不影响组织确保其产品和服务符合要求的能力和责任,也不影响提高顾客满意度时,才可以声称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4.4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

4.4.1 组织应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包括所需的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组织应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在整个组织中的应用,并应:

a) 确定每个过程所需的输入和期望的输出;

b) 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

c) 确定并应用所需的标准和方法(包括监控、测量和相关绩效指标),以确保这些过程的有效运行和控制;

d) 确定这些流程所需的资源并确保它们可用;

e) 为这些流程分配职责和权限;

f) 按照6.1的要求应对风险和机遇;

g) 评估这些流程并实施所需的变更,以确保实现这些流程的预期结果;

h) 改进流程和质量管理体系。

4.4.2 在必要的范围内,组织应

a) 维护文件化信息以支持流程操作;

b) 保存记录信息以确保流程按计划进行。

5领导力

5.1 领导力和承诺

5.1.1 概述

最高管理层应通过以下方式展现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领导力和承诺:

a) 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负责;

b)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制定并适应组织环境并与战略方向一致;

c)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融入到组织的业务流程中;

d) 促进流程方法和基于风险的思维的使用;

e)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可用;

f) 传达有效质量管理和遵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

g)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达到预期结果;

h) 促进人员的积极参与,引导和支持他们为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做出贡献;

i) 推动改进;

j) 支持其他相关经理在其职责范围内发挥领导作用。

注:本标准中使用的术语“业务”可以广义地理解为对组织存在目的至关重要的活动,无论是公共的、私人的、营利性的还是非营利性的。

5.1.2 以客户为中心

最高管理层应通过确保:

展现以客户为中心的领导力和承诺:

a) 确定、理解并持续满足客户要求以及适用的法律和法规要求;

b) 识别并应对可能影响产品和服务质量并提高客户满意度的风险和机遇;

c) 始终努力提高客户满意度。

5.2 政策

5.2.1 制定质量方针

最高管理层应制定、实施和维护质量方针。质量政策应该:

a) 适应组织的宗旨和环境并支持其战略方向;

b) 提供建立质量目标的框架;

c) 包括满足适用要求的承诺;

d) 包括对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承诺。

5.2.2 传达质量政策

质量方针为:

a) 获取并维护文件化信息;

b) 在组织内进行沟通、理解和应用;

c) 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供相关利益方使用。

5.3 组织的职位、职责和权限

高层管理人员应确保组织中相关职位的职责和权限得到分配、沟通和理解。

最高管理层应将职责和权限分配给:

a)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满足本标准的要求;

b) 确保每个流程获得预期的产出;

c) 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和改进机会(见 10.1),特别是向最高管理层报告;

d) 确保整个组织都以客户为中心;

e) 确保在规划和实施变更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6个规划

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6.1.1 在规划质量管理体系时,组织应考虑4.1中提到的因素和4.2中提到的要求,并确定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

a)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能够达到预期的结果;

b) 增强有益效果;

c) 预防或减少不良影响;

d) 实施改进。

6.1.2 组织应计划:

a) 应对这些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b) 如何

1) 在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整合并实施这些措施(见4.4);

2) 评估这些措施的有效性。

应对措施应适合风险和机遇对产品和服务合规性的潜在影响。

注1:应对风险,可以选择规避风险、冒风险寻找机会、消除风险、改变风险的可能性或后果、分担风险或通过良好的方式保留风险。知情决策。

注 2:机会可能会导致采用新做法、推出新产品、开辟新市场、获取新客户、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利用新技术或其他可行的方式响应组织或其顾客的要求。

6.2 质量目标及其实现规划

6.2.1 组织应针对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相关职能、层次和过程建立质量目标。

质量目标应为:

a) 符合质量方针;

b) 可测量;

c) 考虑适用的要求;

d) 与产品和服务资格以及提高客户满意度相关;

e) 受到监控;

f) 沟通;

g) 会适时更新。

组织应保存有关质量目标的文件化信息。

6.2.2 在规划如何实现质量目标时,组织应确定:

a) 做什么;

b) 需要什么资源;

c) 谁负责;

d) 什么时候完成;

e) 如何评估结果。

6.3 变更计划

当组织确定需要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变更时,变更应按计划的方式实施(见4.4)。

组织应考虑:

a) 改变目的和潜在后果;

b) 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c) 资源的可用性;

d) 职责和权限的分配或重新分配。

7个支持

7.1 资源

7.1.1 概述

组织应识别并提供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

组织应考虑:

a) 现有内部资源的能力和限制;

b) 外部提供商所需的资源。

7.1.2 人员

组织应确定并配备有效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并运行和控制其过程所需的人员。

7.1.3 基础设施

组织应识别、提供和维护运行流程和获得合格产品和服务所需的基础设施。

注:基础设施可能包括:

a) 建筑物及相关设施;

b) 设备,包括硬件和软件;

c) 交通资源;

d) 信息和通信技术。

7.1.4 流程运行环境

组织应确定、提供和维护运行过程和获得合格产品和服务所需的环境。

注:合适的流程运行环境可能是人为因素和物理因素的结合,例如:

a) 社会因素(如非歧视、稳定、非对抗);

b) 心理因素(如减轻压力、防止过度疲劳、稳定情绪);

c) 物理因素(如温度、热量、湿度、照明、空气流通、卫生、噪音)。

这些因素可能会根据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7.1.5 监控和测量资源

7.1.5.1 概述

当利用监视或测量来验证产品和服务符合要求时,组织应识别并提供所需的资源,以确保结果有效且可靠。

组织应确保提供的资源:

a) 适合所进行的特定类型的监测和测量活动;

b) 得到维护,以确保持续适合其目的。

组织应保留适当的文件化信息,作为监控和测量资源适合目的的证据。

7.1.5.2 测量可追溯性

当需要测量可追溯性时,或当组织认为测量可追溯性是信任测量结果有效性的基础时,测量设备应:

a) 应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或在使用前根据可追溯到国际或国家标准的测量标准进行校准和/或验证。当上述标准不存在时,应保留文件化信息作为校准或验证的依据。 ;

b) 被识别以确定其状态;

c) 受到保护,防止校准状态和后续测量结果因调整、损坏或退化而失效。

当发现测量设备不适合其预期用途时,组织应确定先前测量结果的有效性是否受到不利影响,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的措施。

7.1.5 组织知识 组织应确定操作过程和获得合格产品和服务所需的知识。

这些知识应该得到维护并在需要的范围内可用。

为了应对不断变化的需求和趋势,组织应审查现有知识并确定如何获取或访问更多必要的知识和知识更新。

注1:组织知识是组织特有的知识,通常从组织的经验中获得,是为实现组织目标而使用和共享的知识。

注 2:组织知识可以基于:

a) 内部来源(例如知识产权、从经验中获得的知识、从失败和成功项目中汲取的经验和教训、获取和分享不成文的知识和经验,以及流程、产品和服务改进的结果);

b) 外部来源(例如标准、学术交流、专业会议、从客户或外部提供商收集的知识)。

7.2 能力组织应:

a) 确定在其控制下从事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绩效和有效性工作的人员所需的能力;

b) 确保这些人员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或经验而具备能力;

c) 适用时,采取措施以获得所需的能力并评估措施的有效性;

d) 保留适当的文件化信息作为人员能力的证据。注:适用的措施可能包括对在职人员进行培训、辅导或重新分配工作,或者雇用或外包有能力的人员。

7.3 意识 组织应确保在其控制下工作的人员了解:

a) 质量方针;

b) 相关质量目标;

c) 他们对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贡献,包括改进绩效的好处;

d) 不遵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后果。

7.4 沟通 组织应确定与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内部和外部沟通,包括:

a) 沟通什么;

b) 何时沟通;

c) 与谁沟通;

d) 如何沟通;

e) 谁将进行沟通。

7.5 记录信息

7.5.1 总则 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应包括:

a) 本标准要求的文件化信息;

b) 组织确定的必要的文件化信息,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注:对于不同的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化信息的数量和详细程度可能有所不同,具体取决于:

——组织的规模以及活动、过程、产品和服务的类型;

——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性;

——人员的能力。

7.5.2 创建和更新

创建和更新文件化信息时,组织应确保适当:

a) 标识和描述(例如标题、日期、作者、索引号);

b) 形式(如语言、软件版本、图表)和载体(如纸质、电子);

c) 审查和批准以保持适宜性和充分性。

7.5.3 文件化信息的控制

7.5.3.1 应控制本标准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文件化信息,以确保:

a) 无论何时何地需要,它都可用;

b) 得到适当保护(例如防止泄漏、不当使用或丢失)。

7.5.3.2 为了控制文件化信息(如适用),组织应进行以下活动:

a) 分发、访问、检索、使用;

b) 存储和保护,包括保持可读性;

c) 变更控制(如版本控制);

d) 保留和处置。

组织应适当识别和控制组织确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规划和运行所必需的外部来源的文件化信息。

作为合规证据保留的记录信息应受到保护,以免发生意外更改。

注:“访问”记录信息可能意味着仅允许审查,或者允许审查并授权修改。

8 次运行

8.1 运行计划与控制

为了满足产品和服务提供的要求并实施第 6 章中确定的措施,组织应通过以下措施规划、实施和控制所需的过程(见 4.4):

a) 确定产品和服务要求;

b) 制定以下指导方针:

1) 过程;

2) 产品和服务的收据。

c) 确定使用符合要求的产品和服务所需的资源;

d) 按照指南实施过程控制;

e) 在必要的范围内识别、维护和保留文件化信息,以便:

1) 确保流程已按计划进行;

2) 验证产品和服务是否满足要求。

计划的产出应适合组织的运营。

组织应控制计划的变更,审查意外变更的后果,并在必要时采取措施减轻不利影响。

组织应确保外包过程受到控制(见8.4)。

8.2 产品和服务要求

8.2.1 客户沟通

与客户沟通的内容应包括:

a) 提花产品和服务信息;

b) 处理查询、合同或订单,包括变更;

c) 获取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反馈,包括客户投诉;

d) 处置或控制客户财产;

e) 在风险较高时制定紧急措施的具体要求。

8.2.2 产品和服务要求的确定

在确定向顾客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要求时,组织应确保:

a) 确定产品和服务要求;

1) 适用的法律和法规要求;

2) 组织考虑的必要要求。

b) 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符合规定的要求。

8.2.3 产品和服务要求审核

8.2.3.1 组织应确保有能力向顾客提供满足要求的产品和服务。在承诺向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之前,组织应审查以下要求:

a) 客户指定的要求,包括交付和交付后活动的要求;

b) 客户对指定用途或已知预期用途所必需的要求,尽管没有明确说明;

c) 组织规定的要求;

d) 适用于产品和服务的法律和监管要求;

e) 合同或订单要求与之前的声明不一致。

组织应确保与先前规定不一致的合同或订单要求已得到解决。

如果顾客未提供文件化的要求,组织应在接受顾客要求之前确认顾客要求。

注意: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在线销售,对每个订单进行正式审核可能不切实际。作为替代方案,可以审查相关产品信息,例如产品目录。

8.2.3.2 适用时,组织应保留与以下相关的文件化信息:

a) 审核结果;

b) 对产品和服务的新要求。

8.2.4 产品和服务要求的变更

如果产品和服务要求发生变化,组织应确保相关文件化信息得到修订,并确保相关人员了解变更后的要求。

8.3 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

8.3.1 概述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维护适当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以确保后续产品和服务的提供。

8.3.2 设计开发规划

在确定设计和开发的各个阶段和控制时,组织应考虑:

a) 设计和开发活动的性质、持续时间和复杂性;

b) 所需的流程阶段,包括适用的设计和开发审查;

c) 所需的设计和开发验证和确认活动;

d) 设计和开发过程中涉及的职责和权限;

e) 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所需的内部和外部资源;

f) 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参与者之间接口的控制要求;

g) 客户和用户参与设计和开发过程的需要;

h) 对后续产品和服务提供的要求;

i) 客户和其他相关方期望的对设计和开发过程的控制水平;

j) 证明已满足设计和开发要求所需的记录信息。

8.3.3 设计和开发输入

组织应确定其设计和开发的特定类型产品和服务的必要要求。组织应考虑:

a) 功能和性能要求;

b) 来自先前类似设计和开发活动的信息;

c) 法律和监管要求;

d) 组织致力于实施的标准或行业规范;

e) 产品和服务的性质导致的潜在故障后果。

输入对于设计和开发目的来说应该是充分和适当的,并且应该是完整和清晰的。

冲突的设计和开发输入应该得到解决。

组织应保留有关设计和开发输入的文件化信息。

8.3.4 设计和开发控制

组织应控制设计和开发过程,以确保:

a) 指定要获得的结果;

b) 实施评审活动,评估设计和开发结果满足要求的能力;

c) 实施验证活动,确保设计和开发输出满足输入要求;

d) 实施确认活动,确保形成的产品和服务能够满足规定的使用要求或预期用途;

e) 采取必要措施解决审查、验证和确认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f) 保留有关这些活动的记录信息。

注意:设计和开发评审、验证和确认有不同的目的。这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任意组合完成,具体取决于组织产品和服务的具体情况。

8.3.5 设计和开发输出

组织应确保设计和开发输出:

a) 满足输入要求;

b) 满足后续产品和服务提供流程的需求;

c) 包括或参考监控和测量要求,以及(如果适用)验收标准;

d) 指定实现预期目的、安全性和正确供应所必需的产品和服务特性。

组织应保留有关设计和开发输出的文件化信息。

8.3.6 设计和开发变更

组织应适当识别、评审和控制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对产品和服务所做的变更,并随后确保这些变更不会对要求的合规性产生不利影响。

组织应保留以下方面的文件化信息:

a) 设计和开发变更;

b) 审核结果;

c) 变更授权;

d) 为防止不利影响而采取的措施。

8.4 控制外部提供的流程、产品和服务

8.4.1 概述

组织应确保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符合要求。

在以下情况下,组织应确定对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实施的控制:

a) 外部提供商的产品和服务将构成组织自身产品和服务的一部分;

b) 外部供应商代表组织直接向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

c) 组织决定由外部提供商提供流程或部分流程。

组织应根据外部供应商按要求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的能力,确定并实施评价、选择、绩效监控和重新评价的标准。组织应保留有关这些活动以及评估所产生的任何必要措施的文件化信息。

8.4.2 控制类型和程度

组织应确保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不会对组织持续向顾客提供合格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组织应:

a) 确保外部提供的流程始终处于其质量管理体系的控制范围内;

b) 规定对外部供应商的控制及其输出结果的控制;

c) 考虑:

1)外部提供的流程、产品和服务对组织稳定满足客户要求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能力的潜在影响;

2) 外部提供商实施的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d) 确定必要的验证或其他活动,以确保外部提供的流程、产品和服务满足要求。

8.4.3 向外部提供商提供的信息

在与外部供应商沟通之前,组织应确保所确定的要求是充分且适当的。

组织应向外部供应商传达以下要求:

a) 提供的流程、产品和服务;

b) 批准:

1) 产品和服务;

2)方法、工艺和设备;

3) 产品和服务的发布。

c) 能力,包括所需的人员资格;

d) 外部提供商与组织之间的互动;

e) 控制和监控组织使用的外部供应商的绩效;

f) 组织或其客户打算在外部提供商的站点执行的验证或确认活动。

8.5 生产和服务提供

8.5.1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组织应在受控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提供服务。

适用时,受控条件应包括:

a) 可提供书面信息以提供以下内容:

1)要生产的产品、要提供的服务或要进行的活动的特征;

2) 待获得的结果。

b) 具备并使用适当的监控和测量资源;

c) 在适当的阶段实施监控和测量活动,以验证是否符合过程或输出的控制标准以及产品和服务的验收标准;

d) 使用适当的基础设施来运行流程并维护适当的环境;

e) 拥有称职的人员,包括所需的资格;

f) 如果产出结果无法通过后续监测或测量来验证,则应定期确认并重新确认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实现计划结果的能力;

g) 采取措施防止人为错误;

h) 执行发布、交付和交付后活动。

8.5.2 识别和追溯

必要时,组织应使用适当的方法来识别产出,以确保产品和服务合格。

组织应根据整个生产和服务交付过程中的监视和测量要求来识别输出状态。

当需要可追溯性时,组织应控制输出的唯一标识,并应保留所需的文件化信息以实现可追溯性。

8.5.3 客户或外部提供商的财产

组织应爱护由组织控制或由组织使用的客户或外部供应商的财产。

组织应识别、验证、保护和维护组织使用的或构成其产品和服务一部分的客户和外部供应商财产。

如果客户或外部供应商的财产丢失、损坏或发现不适合使用,组织应向客户或外部供应商报告并保留所发生事件的记录信息。

注:客户或外部供应商的财产可能包括材料、零件、工具和设备以及场所、知识产权和个人数据。

8.5.4 保护

组织应在生产和提供服务期间根据需要保护产出,以确保符合要求。

注:防护可能包括标签、处理、污染控制、包装、储存、转移或运输以及保护。

8.5.5 产后活动

组织应满足与产品和服务相关的交付后活动的要求。

在确定所需的交付后活动的覆盖范围和程度时,组织应考虑:

a) 法律和监管要求;

b) 与产品和服务相关的潜在不利后果;

c) 产品和服务的性质、用途和预期寿命;

d) 客户要求;

e) 客户反馈。

注:交付后活动可能包括保修条款中指定的措施、合同义务(例如维护服务等)、附加服务(例如回收或最终处置等)。

8.5.6 变更控制

组织应根据需要审查和控制生产或服务提供的变更,以确保持续符合要求。

组织应保留有关变更审核结果、授权进行变更的人员以及根据审核结果采取的必要措施的文件化信息。

8.6 产品和服务发布

组织应在适当的阶段实施计划安排,以验证产品和服务要求已得到满足。

在圆满完成计划安排之前,不得向客户发布产品和服务,除非得到相关授权人员和客户(如适用)的批准。

组织应保留有关产品和服务发布的文件化信息。记录的信息应包括:

a) 符合验收标准的证据;

b) 可追溯到授权发布人的信息。

8.7 不合格产出控制

8.7.1 组织应确保控制措施来识别不符合要求的输出,以防止意外使用或交付。

组织应根据不合格的性质及其对产品和服务合格性的影响采取适当的措施。这也适用于产品交付后以及提供服务期间或之后发现的不合格产品和服务。

组织应通过以下一种或多种渠道处理不合格输出:

a) 修正;

b) 检疫、限制、退回或暂停提供产品和服务;

c) 通知客户;

d) 获得获得优惠的授权。

纠正不合格输出后应验证是否符合要求。

8.7.2 组织应保留以下文件化信息:

a) 描述不合格;

b) 描述所采取的措施;

c) 描述所获得的让步;

d) 确定处置不合格项的权限。

9绩效评估

9.1 监测、测量、分析和评估

9.1.1 概述

组织应确定:

a) 需要监控和测量什么;

b) 需要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监测、测量、分析和评价,以确保结果有效;

c) 何时实施监控和测量;

d) 分析和评估监测和测量结果时。

组织应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和有效性。

组织应保留适当的文件化信息作为结果的证据。

9.1.2 客户满意度

组织应监控客户对其需求和期望得到满足程度的看法。组织应确定获取、监控和评审信息的方法。

注:监控客户看法的示例可能包括客户调查、客户对所交付产品或服务的反馈、客户访谈、市场份额分析、客户感言、保修索赔和经销商报告。

9.1.3 分析与评估

组织应分析和评估通过监视和测量获得的适当数据和信息。

分析结果用于评估:

a) 产品和服务的合规性;

b) 客户满意度;

c) 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和有效性;

d) 计划是否得到有效实施;

e) 为应对风险和机遇而采取的措施的有效性;

f) 外部供应商的绩效;

g) 需要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注:数据分析方法可能包括统计技术。

9.2 内部审计

9.2.1 组织应按计划的时间间隔进行内部审核,以提供有关质量管理体系的以下信息:

a) 是否满足:

1)组织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2)本标准的要求。

b) 是否得到有效实施和维护。

9.2.2 组织应:

a) 根据相关流程的重要性、影响组织的变更以及之前的审核结果来计划、制定、实施和维护审核计划。审核计划包括频率、方法、职责、计划要求和报告;

b) 明确每次审核的审核标准和范围;

c) 选择审核员并进行审核,确保审核过程客观、公正;

d) 确保将审核结果报告给相关经理;

e) 及时采取适当的纠正和纠正措施;

f) 保留文件化信息作为审核计划和结果实施的证据。

注:相关指南参见GB/T19011。

9.3 管理评审

9.3.1 概述

最高管理层应按计划的时间间隔审查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其持续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并与组织的战略方向保持一致。

9.3.2 管理评审输入

规划和进行管理评审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a) 有关过去管理评审中所采取措施的信息;

b) 与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内外部因素的变化;

c) 以下有关质量管理体系绩效和有效性的信息,包括其趋势:

1) 客户满意度和相关利益相关者的反馈;

2)质量目标的实现程度;

3) 工艺性能以及产品和服务资质;

4) 不合格及纠正措施;

5)监控测量结果;

6) 审核结果;

7) 外部供应商的表现。

d) 资源充足;

e) 为应对风险和机遇而采取的措施的有效性(见 6.1);

f) 改进的机会。

9.3.3 管理评审输出

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与以下方面相关的决策和行动:

a) 改进的机会;

b) 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变更;

c) 资源需求。

组织应保留文件化信息作为管理评审结果的证据。

10 项改进

10.1 概述

组织应识别和选择改进机会,并采取必要的行动来满足顾客要求并提高顾客满意度。

这应包括:

a) 改进产品和服务以满足要求并响应未来的需求和期望;

b) 纠正、预防或减少不良影响;

c) 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和有效性。

注:改进的示例可能包括纠正、纠正措施、持续改进、突破性变革、创新和重组。

10.2 不符合项和纠正措施

10.2.1 当发生不合格(包括投诉)时,组织应:

a) 对不合格项做出回应,如果适用:

1)采取措施控制和纠正不合格;

2) 处理后果。

b) 通过以下活动,评估是否需要采取措施消除不合格的原因并避免其再次发生或在其他情况下发生:

1)审查和分析不令人满意;

2)确定故障原因;

3) 确定是否存在或可能发生类似的不合格情况。

c) 实施所需措施;

d) 审查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e) 必要时更新规划过程中发现的风险和机遇;

f) 必要时更改质量管理体系。

纠正措施应与不合格的影响相称。

10.2.2 组织应保留文件化信息作为以下证据:

a) 不合格的性质以及随后采取的措施;

b) 纠正措施的结果。

10.3 持续改进

组织应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组织应考虑分析和评价以及管理评审的输出,以确定是否存在应作为持续改进的一部分予以解决的需求或机会。

财产安全培训计划

为了规范保安工作,使保安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最终使保安人员具备适应工作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特制定本教材大纲。

1。课程设置及内容 所有课程分为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两大科目。

专业理论知识内容包括:安全理论知识、消防业务知识、职业道德、法律知识、安全礼仪、救援知识。操作技能培训内容包括:岗位操作指导、服务技能、消防技能、军事技能。

二。培训和所需培训目的

1)保安人员培训应注重安全理论知识、消防知识、法律知识的传授。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充分熟悉安全理论知识和消防专业知识及其在工作中的操作和应用,以及现场防护和处理的基本知识。 2)职业道德课程的教学应根据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内容,使保安人员在不同的岗位上能够养成具有自身职业特点的良好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法律知识教学是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要求全体保安员熟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成为懂法、知法、守法的公民,用法律作为打击违法犯罪分子的有力武器。主要内容是作业入口守卫、定点守卫和区域巡逻。您可以在日常管理和紧急情况发生时运用所学到的技能来保护公司财产和自身安全。

2。培训要求

1)安全理论培训

通过培训,保安人员将熟悉保安工作的性质、地位、任务以及岗位职责和权限,同时充分掌握保安专业知识、具体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以及一般情况的处理原则和方法。

2)消防知识及消防器材的使用

通过培训,保安人员应熟悉消防工作的方针、任务和意义,熟悉各种消防措施和消防设备设施的操作和使用,做到防患于未然。保护公司财产和员工生命财产安全。 。

3)法律知识和职业道德教育

通过法律知识和职业道德教育,保安人员可以树立法律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运用法律知识正确处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增强保安人员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益求精的公司服务精神。